你是不是以为,会制造蜂蜜的,才叫“蜜蜂”?但其实,广义来说,只要是蜜蜂总科的成员,都可以叫蜜蜂。而蜜蜂总科十分兴旺,足足有超过12000个物种!
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单兵作战的“独居蜂”,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广积粮”的需求,也就不具备酿蜜的技能。(比如“骑着叶子飞”的切叶蜂,戳戳👉桃子里吃出碎叶子是为什么?!知道真相的我好感动。)
会酿蜜的,只是蜜蜂总科、蜜蜂科下的十几种“社会蜂”。它们成百上千只聚群生活,形成等级、分工明确的小社会:分蜂王、雄蜂和工蜂三种角色,蜂王、雄蜂负责繁衍后代,其他工作都由工蜂完成,包括采集食材、筑巢清洁、哺育后代等等。(戳戳👉原来工蜂换工作比你还勤?!)
在“大批量生产后代”“集体过冬”的压力下,这些社会蜂才需要未雨绸缪,对花蜜、花粉进行加工,酿造更耐储存的蜂蜜。
酿蜜主力
蜜蜂属,大小蜂巢各不同
香甜的蜂蜜,供养着蜜蜂自己的小社会,也引来了各种贪吃的动物,包括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驯养会酿蜜的蜜蜂,以更便捷地获取蜂蜜。
我们吃的蜂蜜,基本都由蜜蜂总科、蜜蜂科、蜜蜂属的成员生产。蜜蜂属共有9种,其中沙巴蜂、绿努蜂和苏拉威西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内则能见到其余6种:西方蜜蜂、东方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小蜜蜂和黑小蜜蜂。
它们长得都大差不差,非专业人士不易分辨。不过,可以根据工蜂个头大小,把它们分成3大类,而这三类蜜蜂的蜂巢,恰好也有一目了然的区别。
小蜜蜂、黑小蜜蜂
枝头“烧饼”巢
小蜜蜂和黑小蜜蜂,顾名思义,是小型蜜蜂,工蜂只有7、8毫米长。它们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我国广西、云南的野外也能见到。
小蜜蜂本蜂
图源:Gideon Pisantyx / Wikipedia
它们的蜂巢,往往“串”在草丛、灌木的细枝上,形态像个烧饼:圆圆的,直径一二十厘米,厚两厘米左右。生物学家把这样的一片“蜂巢烧饼”,称为一个“巢脾”,蜂蜜和幼虫,都储存在其中。
巢脾像烧饼
小蜜蜂、黑小蜜蜂通常几万只成一群,平时,蜂群就密密麻麻地趴在巢脾表面,一有敌人靠近,便依次振翅、形成波浪一样的“蜂浪”,吓退敌人。
蜜蜂扒满“烧饼”
小蜜蜂和黑小蜜蜂目前都无法人工驯养,只能寻找野生蜂巢、采集蜂蜜,平均一个蜂巢,能取0.5~1公斤蜜。
大蜜蜂、黑大蜜蜂
高挂扇形巢
我国能见到的蜜蜂属成员中,体型最大的是大蜜蜂和黑大蜜蜂,工蜂体长可达16~18毫米。它们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雨林,在我国主要是广西、云南、海南、西藏等地。
黑大蜜蜂
图源:L. Shyamal / Wikipedia
自然纪录片里,人吊着绳索、在树顶或峭壁“割野蜂蜜”,采集的便是它俩的蜜——它们的蜂巢也是单一巢脾,多呈半圆形或扇形,挂在半空。
大蜜蜂的蜂巢
大蜜蜂多在高大阔叶树枝下筑巢,黑大蜜蜂则喜欢在崖壁岩石下。
黑大蜜蜂的蜂巢
这两类蜜蜂的蜂巢巨大,能有2~3米宽、近1米高、四五厘米厚,一个蜂巢就能产蜜20~40公斤。不过它们也不易养殖,只能将野生蜂巢割下,再收集其中的蜂蜜,总产量依然很低。
西方蜜蜂、东方蜜蜂
洞中多层巢
我们平时吃的、大批量生产的蜂蜜,都出自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这两种主力产蜜蜂,工蜂体长介于前两类之间,为10~13毫米,算中型蜜蜂。如今养殖场的主力意大利蜜蜂,就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它原产于欧洲、非洲和中东,如今被带到世界各地。而俗称“土蜜蜂”,我国土生土长的中华蜜蜂,则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
西方蜜蜂
图源:Andreas Trepte / Wikipedia
这两种蜜蜂属于“穴居蜜蜂”,野生状态下,它们会把蜂巢建在树洞或岩洞中,并且有多个巢脾、并排悬挂在洞里,侧面看,就像衣柜里挂了一排衣服。
可想而知,这样的巢能装更多的蜂、更多的蜜,并且更容易为人类所利用:只要给它们提供一个“衣柜”——蜂箱,就可以坐等其发展壮大,还能“打包”带着一窝蜂、追着蜜源到处跑。正因容易管理,如今养蜂人饲养的,几乎都是这两种蜜蜂。
来源:晓风
上阳网-恒指配资开户-配资平台最新-配资排排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