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哲涂 摄影 寿葛平 姚亚萍
9月6日,白露的前一天,杭州依旧酷热难耐。午后两点,曙光路上的浙江图书馆文澜演讲厅,由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协办、民生996电台提供媒体支持的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每年一度的“自然阅读月”照例开启。百余位书友顶着烈日,来到这里一起阅读讨论《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这是文澜读书岛第19场自然阅读分享会,也是主分享人林捷第八次来文澜读书岛作阅读分享。
我们如何保护自然?
林捷是一位来自诸暨的自然爱好者。她一手创办了壹木自然读书会,发起了“一群人一年观察一棵树”活动。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在全国各地策划组织了各种科普活动百余场,出版植物文集《璜山那些花儿》。担任《中国植物故事丛书(华东卷)》《四季自然游戏》《认识诗经里的植物》主编并策划相关课程设计。
这本《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是林捷推荐给文澜读书岛的。之所以推荐这本书,一是因为作者历时3年实地探访,在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找到了人与动物、自然共脉而生的动因。二是因为书中讲述的16个来自中国荒野和城市的滚烫故事,重新思考了人的需求、动物的权益、自然的边界。三是因为书中有深刻的思考:自然是人类真正的GDP,飞禽走兽教会我们何以为人,保护自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林捷说,本书的作者花蚀自称“热爱野生动物和文物古迹的跨界狂人”。2020年,他写了一本《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销量突破10万册,获得十余项出版奖项。在纸质出版物低迷的背景下,它创造了一个奇迹。之后,花蚀从动物园走向更广袤的人间,更野性的自然,历时三年实地探访,在中国的生态热点区域,寻找人、动物、自然共脉而生的动因,写出了《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因此获得2024年度微博旅行家荣誉。
林捷分享了她阅读这本书之后的思考。首先是作为读者,我们如何选择一本书?作为作者,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题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大家都很忙,一年下来看书的时间也不多,一定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到性价比更高的书上面,读让我们收获更多的书。如果要写书,也要写一本吸引读者,能卖出去的好书。现在出版社花很大精力来营销、推广,而花蚀的书正好是倒过来的,全国各地主动来请他去做讲座。这说明他的选题很有眼光。
其次是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如何让自己的爱好与赚钱这件事情达成统一,形成一个闭环?花蚀不仅写书,还翻译、导游,做文物古迹研究,成为一个活得非常滋润的自由职业者。
再次,保护自然要不要干预自然?《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的核心精神,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林捷以西湖里的野生鸳鸯为例,告诉我们,既不要残害、干预它们的生活,也不能人为地把它们保护起来,变成一种宠物。
最后是人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如何平衡?她讲到了花蚀在书里提到的熊闯进村庄的故事,讲到了野象糟蹋玉米被打死的故事,蛇侵入民居的故事,古树与寺庙建筑冲突的故事。她认为,人与自然必然会发生冲突,如何平衡人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是《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提出的命题,也是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习惯化引申出的生态共存话题
主持阅读分享会的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引用了书中的一个故事。云南盈江香柏河有一群不怕人的天行长臂猿,任由人们近距离拍照。这是当地林草局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的习惯化训练才养成的人与动物之间相安无事的友好氛围。他认为,这才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道。目前,全球人类已经超过80亿。世界上已经很少有没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人类的快速发展,确实挤占了动物的生存空间。但是,我们又不可能回到山顶洞人的时代,不可能为动物腾出空间。那么相互习惯的生态共存方式便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给了我们一个启发,人类应该也可以与动物、植物和谐共生。
劳月又以书中云南西双版纳用“鸟塘”生态扶贫的例子来说明可持续的生态保护之路的必要性。版纳植物园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鸟类资源丰富的一些村寨建设了供爱鸟人士观赏和拍摄珍稀鸟类的“鸟塘”。当年那些以捕鸟为生的哈尼族农民,如今成了收获颇丰的“鸟导”。劳月认为,保护自然,不能仅仅只有行政强制手段,也需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价值时,才会主动地去保护它。因为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饭碗。
不要投喂,享受自然,爱上自然,保护自然
鲁姝涵是诸暨浣纱小学五年级学生,参加了林捷的一个自然课程,看到了这本《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一眼便喜欢上了。她说,这本书对她的吸引力首先在于让她深刻感受到动物们的生态环境,让她知道很多动物在减少、消失。第二个吸引她的地方是有很多有趣的图片,有红腹角雉、疣鼻天鹅的照片,非常吸引人。第三个吸引她的,是感受到动物并不在离我们很远的森林里,它们就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要更好地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发现自然之美。
书友风信子说,对于野生动物保护,一般普通人会有两种想法,一是人都过不好,我还管鸟过得好不好?二是觉得这事离我们很远。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野生动物保护者主要不是在跟动物打交道,而是跟人打交道。他们把保护自然做成了生态扶贫工作,把“鸟塘”做成了一种生意。让我们看到,人类只有跟野生动物和谐共处,才能一起走得远。
有一段时间风信子做过杭州动物园的志愿者,主要任务就是阻止游客投喂。后来她觉得实在太烦了,就不做了。读了花蚀的《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她才知道对动物不投喂才是最好的,投喂是违反它们的本性的。而且经常接触鸟兽容易引发人和动物之间的病原体传播,那是一种双向伤害。她强烈希望书友们从自己做起,牢记不要投喂,从享受自然开始,慢慢地爱上自然,然后才能保护自然。
书友任小美最近又看了一遍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面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话:“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看上去这话是同义反复,其实不然。当年觉得许三多又蠢又傻,现在觉得他才是一个纯粹的人,只有这样纯粹的人,才能成为兵王。《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里写到了很多像许三多这样把纯粹发展到极致的人。他们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动物,实实在在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但你只要有信念,复杂的事情就会简单化。
书友朱妍认为,《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给我们提供了打开思维的一个新角度。人的生存和自然保护不应该相矛盾。如果产生冲突,那一定是哪里出了什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问题并去一步步解决。她特别喜欢书中“不要预设偷猎者就是坏人”一节。解决了“偷猎者”的生存困境,“偷猎者”就变成了保护者。这就契合了这本书的书名,我不能在鸟兽身旁仅仅只是悲伤,我们还要实实在在去做些事情。
书友尉颂佳读完后思考了三个问题:一是怎么让这些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持续投入到环保事业中,而不至于半途而废?一时的感情冲动容易,一辈子的坚持很难。二是像本书最后一章所言,如何让世世代代都能来重视生态环保?三是政府到底能做什么?
从事设计职业的书友寿葛平,从城市闲置空间的自然绿地和高铁线路两边的闲置绿地,看到了自然的勃勃生机,看到了自然需要人们的关注和爱护。
书友陈靖是个旅游爱好者,去过国内外很多地方,所以对这本书很有同感。她讲到了逛北京动物园的经历。那天她在动物园逛了一整天,等到天黑才出来,却发现没有路灯,黑灯瞎火摸了半天才出来。向动物园管理人员抱怨时才知道,亮灯会干扰动物的作息规律,所以动物园没有路灯。她曾经考过潜水员证,在东南亚的海洋里亲眼见到珊瑚被破坏的现状,非常认可《我不能在鸟兽身旁只是悲伤》所倡导的与自然共存的理念。
两个小时的阅读分享会很快就过去,书友们又跟着林捷和来自壹木自然读书会的志愿者燕子,到浙江图书馆隔壁的黄龙洞,参加观察一颗古树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这个属于自然的下午,果然很充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阳网-恒指配资开户-配资平台最新-配资排排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